13318818734
據東莞鞋廠廢舊設備回收公司報道,2022年有接受媒體采訪的廢品回收師傅稱,近年來該園區的拆解處理生產線開工不足,主要原因是收入不能覆蓋成本,拆解生產得越多,越虧本。以一臺CRT電視為例,回收成本在64.5元,拆解成本9元,而產物收入僅為47元,每回收拆解一臺就虧損26.5元。
一家東莞鞋廠廢舊設備回收公司負責人盧某則稱:“我們每拆一臺電器,真正的終端拆解產物的價值,并沒辦法達到前端回收拆解的成本,還要靠國家的基金補貼來進行補充。”公開資料顯示,金科廢品回收公司處于制造業中的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2012年獲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質并進入國家首批廢棄電子電器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
提到補貼,有分析機構保守估計,2016、2017年度,中國正規拆解企業的補貼款規模累計應達到80億元左右。一位業內人士說:“補貼欠款太多,小企業有1——2億,大企業20——30億,除了減少處理量,沒有別的辦法,否則連基本的生產都保證不了。”這樣的運營情況,也難怪資本不會關注。就連最近要IPO的企業“廢品廢鐵回收”,都是因為手機回收被資本看好才在創辦三年后重新獲得融資。對于這種情形,陳雪峰當時就說道:“一家互聯網公司去做門店,那是又臟、又累還很蠢,基本沒有人認可”。